close

  教師行為不當釀成公共事件,主管部門在面對媒體時,總是拿“師德”說事。溫嶺虐童案是如此,最近北京朝陽區幼兒教師毆打孩子事件被曝光時也是如此。北京市教委稱:“我們對這種嚴重違背師德的行為必須是零容忍的態度”;並表示將在全市幼教系統開展師德師風自查和檢查工作。
  表態,是顯示政治正確的需要;“開展檢查”云云,是表示“重視”,有了這兩樣,主管部門就算盡了責了。但是,出了事,強調一下“師德”,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或者說,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釋問題?
  從報道中可以看到,主管部門“師德說”,並沒有為師德教育的對象——一些幼兒教師所接受。報道說,老師打孩子被調查這件事,也給其他的幼兒園老師帶來不小的衝擊,大家人心惶惶,“心理壓力太大,很多人甚至想辭職不當老師了”。一名幼兒園老師告訴記者,她之前去老師們的宿舍中,本來試圖安慰老師們,但看到老師們抱在一起哭,她也跟著哭了。
  事情變成了這個樣子:主管部門說“你們師德有問題”,而老師說“我們很委屈”——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發生了錯位。這個錯位包含了很多問題。
  毆打兒童,是明顯錯誤的、違法的行為,為此接受調查處理,天經地義,為什麼這些老師有那麼大的委屈?他們的壓力來自哪裡?是職業待遇太低?是上級要求太高而工作壓力太大?這些在報道中都有提及,但是否會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主管部門是否作一番細緻的調查,聽聽這些教師的訴說,而不是說過一句“師德”就了事?幾乎每次虐童案曝光時都有專業人士指出幼教師資不足,導致幼教人才素質不高,但事後有關部門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解決問題沒有?在培養幼教人才方面加大投入了沒有?人們並不知曉;在又一起虐童案被曝光時,我們又會聽到“師德”二字。
  這次毆童案與2012年10月被曝光的溫嶺虐童案有明顯的區別。溫嶺虐童案的主角顏某連最基本的“教師意識”都不具備, 而這次毆童案的主角劉老師,卻具備明確、完整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追求;如果說顏某虐童行為是:沒心沒肺型”, 劉老師毆打兒童的行為則是“嚴格要求型”。因為孩子站隊沒有站成一條直線,得不齊,劉老師的火氣就上來了,“你們太讓我失望了!”“看看你們的隊伍斜到哪兒去了!”心理專家分析劉老師有追求完美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否和會導致強迫和偏執?凡做過學生的,都領略過“整齊”即“完美”;凡做過教師的,幾乎沒有不要求“整齊”的。這個“整齊”,有時叫“統一”,叫“一律”,事事要求“整齊”、“統一”,並不限於校園,而是一種文化。劉老師是不是這種文化的踐行者?僅憑報道內容,難以定論;這樣分析,只是想說,錶面上是“師德”問題,背後可能有專業性、學理性很強的問題存在。但是,一些部門中的一些人,沒有多少興趣在專業層面、學理層面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就只能一遍遍聽他們說“師德”。
  (原標題:毆童案,只說“師德”遠遠不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gx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