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觀察室舉行廣場文化座談會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主題:“城市廣場文化與規劃”,王則楚認為廣場的設計必須是市民化的,就像村口的大榕樹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6日下午,廣東省政協委員孟浩位於紅專廠的廣州文化觀察室開始熱鬧起來,因為,一場關於“城市廣場文化與規劃”的討論即將在這裡進行。2時30分開始,孟浩就已經沏好茶,等待客人的到來。
  來得最早的是城規監理的陳甡,這個一身休閑打扮的董事長還帶來了一位慕名而來的朋友。這位新朋友的名片上印著的名頭是國家一級劇作家越海。越海說,孟浩為民請命,他非常仰慕。10年前,他們有過一點交集,10年後再次以這樣的特殊形式相逢,越海表現出孩子般的興奮。作為新人,越海為這歷史性的一刻送上一副親筆書寫的對聯:文化傳遞品味,藝術點燃激情。
  雅號“刺兒頭聯盟”
  在記者看來,對於這個公共文化觀察室而言,藝術是形式,但不是目的,但維繫這群人的,確實是激情。在文化觀察室成立之初,就有媒體將這群人的自由組合封上了“刺兒頭聯盟”的雅號。
  文化觀察室里的每一個人都“大名鼎鼎”:哲學文化副研究員曾德雄、知名律師朱永平、民辦教育企業家信力建、檢察官楊斌、前省政府參事王則楚、廣州美院教授李公明……
  在孟浩看來,發表觀點,光憑熱情是不夠的,專業是檢驗言論的唯一標準。針對這場論壇,除了孟浩和王則楚之外,邀請的都是業內人士。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建築規劃設計院的教授胡剛、華南城市研究院地產文化研究所所長鐘炬、廣東省城規建設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珄、華南城市研究院城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萬慶濤、一級註冊建築師黃鎮梁、房產高級職業經理人朱秋利等都在邀請之列。
  討論話題很親民
  第一次論壇,觀察室選擇了“城市廣場文化與規劃”這個主題。在觀察室成立之初,孟浩就告訴記者,觀察室只議論和文化有關的話題。但對於這群長期關註民生話題的人來說,“高大上”的文化話題最不能脫離的正是廣大人民群眾,所以,即便是文化的話題,也要切合實際。
  在觀察室看來,時至今日,城市廣場已是城市現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充分發揮廣場文化的各項功能,對於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質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但如何才能正確規劃城市廣場建設?圍繞這個話題,參與討論的專家學者都貢獻了自己的才智。
  廣場設計應市民化
  在陳甡看來,目前的城市規劃,一直把經濟和政治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還沒有時間思考文化。陳家祠廣場擴建不到4年,就因地鐵建設要重建。這說明我們的規劃短視、缺乏前瞻性。“廣場最重要是體現人性化,多種樹,少搞草坪。綠化改造首先不能影響市民的交通需求,如果不能滿足人的交通需求,這些東西就是門面功夫。”
  朱秋利認為,廣州的廣場還存在六多六少的問題。第一是綠化少,特色的景觀少;功能單一的多,多元化功能的少;給人看的多,給人用的少;日曬雨淋的多,有特色風雨連廊的少;當通道的多,能夠休閑歇息的少;空置的資源多,利用的少。
  鐘矩認為,廣場文化要與人民的需求相適應,要應民之樂而樂之。他說,很多專家提到大媽擾民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廣場規劃與人們的需求不相適應,沒有把隔音帶、綠化帶隔出來,從而導致擾民的問題。如果在未來廣場規劃中註意這三個問題,建設會上一個臺階。
  王則楚因為到珠海出差,他請假了,但他的言論沒有缺席這場盛會,他通過手機短信把他的意見發給了大家,並委托胡剛教授代為朗讀。王則楚的意見很直白:城市廣場是城市市民活動的中心,它集中體現城市的靈魂。廣場的設計,希望是市民化的,就像村口的大榕樹。
  發聲讓政府部門聽到
  討論從3時30分一直持續到5時30分,但大家還意猶未盡。孟浩最後做了總結髮言,他沒有對廣場文化發表具體的意見,他謙虛地認為,業內專家已經發表了大量專業的意見,但他對觀察室的存在意義表達了更高的期待。
  在他看來,觀察室的每一次討論和發聲,不應該是說完就拉倒了,大家在這個平臺的一吐為快,更應該被傳遞出去,他建議把有益的意見和建議寫成文字材料,通過一定的路徑送給政府有關部門,“看不看是你的事情,我只堅持做我們認為對的事情。這不僅是對社會,也是對自己的一個交待!”編輯:鄔嘉宏  (原標題:孟浩觀察室“開張”談廣場 雅號“刺兒頭聯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gx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