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形成民族共同體的基礎性條件。在“七七事變”爆發77周年,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高規格出席紀念活動的大背景下,針對至今依然在世的抗戰老兵的優撫問題,又成為引人關註的焦點。7月9日,南京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生活在南京市農村和城鎮無工作且家庭生活困難的原國民黨軍隊抗戰老兵給予生活困難救助,救助標準參照抗日時期入伍的在鄉複員軍人執行,2014年標準是每月2000元,以後隨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逐步調整。
  南京市的做法並非先例。去年7月3日,民政部曾發表聲明,重申針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有關政策。對對日作戰犧牲的或負傷致殘以及編入到人民解放軍序列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與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隊伍老戰士,享受同等待遇,或追認為革命烈士,或評定殘疾等級並給予相關撫恤,或納入現行優撫制度給予優待補助。而最早官方認可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政策,則肇始於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無奈不少國民黨老兵檔案遺失,無法獲得應有榮譽。
  此後,從民間到政府,對於國民黨抗戰老兵的關註與日俱增。而在全國許多地方,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政策也開始陸續實施。在南京之前,湖南邵陽、株洲等地都已經開始實施優撫政策,只是限於地區發展差異,具體的補助金額有不小差別。此番南京市的補貼標準為2000元,而湖南邵陽地區則為600元。
  錢多錢少,固然有一定差別,但對於那些飽受命運作弄的國民黨抗戰老兵而言,能夠獲得國家層面的承認,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畢竟,在77年前爆發的那一場事關民族存亡的戰爭中,任何一股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力量,都不應該被帶有黨派色彩的觀念加以區分。所有為輓救民族獨立而奮鬥過的戰士,在早已得享幾十年和平時光的今天,都應該獲得高規格的榮譽與撫恤。這一點,對於很多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未能被承認的老兵來說,不管來得多遲,其意義都是不容抹去的。
  戰爭的硝煙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已經變得模糊,但對於曾經參與過衛國戰爭的國民黨老兵,無論國家還是社會的關照,都不應該含糊。優撫每一位被遺忘過的老兵,對於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歷史責任,更是一種民族道義。而反過來,政府對待老兵遲至的撫恤,所慰藉的也絕非這群日漸凋零的老兵們的內心,而是整個民族的心靈。
  今天,老兵離世的速度正在加快,以南京為例,目前在冊的國民黨抗戰老兵僅有72名,其中最年輕的也已經87歲,最年長的則已經101歲。而在湖南,擁有500多名國民黨抗戰老兵,這已經是全國最大規模了。所以,各地政府出台優撫政策,所費公帑其實屈指可數,該政策持續的時段也不可能很長。相對於出台政策本身所獲得的巨大社會褒獎,其成本實在是不值一提。這也讓我們發願,全國對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優撫政策能夠早日得到全面的普及。  (原標題:[短評]優待抗戰老兵,撫慰的是民族的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gx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